港功課時數全球第二高 恐礙閱讀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2/03 07:00

分享:

分享:

有國際研究發現,做功課時間愈短,閱讀能力愈高;而家長亦是關鍵人物,做功課時無提供幫助,子女閱讀能力反而較好。(資料圖片)

學童的功課量備受關注,有國際研究發現,本港做功課時間位列全球第二高。研究同時指出,做功課時間愈短,閱讀能力愈高;而家長亦是關鍵人物,做功課時無提供幫助,子女閱讀能力反而較好。

不過,有學者指,做功課的時數及速度與學童資質有關,亦因而影響閱讀能力;反而家庭生活有規律、家居井然更有助鼓勵子女閱讀。

有報道指,一項國際研究結果發現,在全球46個國家及地區之中,本港學生做功課時間第二高,僅次於俄羅斯,有53%學生每日用超過1小時做功課;而最少的是荷蘭,有近2成學生完全無功課。

研究又發現,做功課時間愈短閱讀能力愈高,指每日要用超過1小時做功課的學生,閱讀能力的測試成績,較只做半小時至1小時功課的學生低,而只需15分鐘至半小時做功課的學生,成績再高些。同時,研究指本港有近7成家長會協助子女完成功課,但無家長幫忙的學生,閱讀能力反而較好。

代表香港參與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在報道指,香港學生的學習動機、自信心、學習興趣及投入度都低,在全球排尾三,認為功課多是家長和學校之間惡性互動的結果。

教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林俊彬接受查詢時則指,研究採用做功課時間而非功課量,而這與兒童的資質有關,因此亦有機會影響閱讀情況。至於無家長幫助的學生,閱讀情況反而較好,他認為是由於不少家長督促子女功課時,往往要求子女不可出錯,而「無幫手」的家長反而可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多思考,有助提升閱讀能力。

另外,林俊彬亦曾就閱讀習慣進行研究,訪問了236個家庭,只有43%表示子女經常有課外閱讀;47.5%表示有時會與子女一起看課外書;51.3%表示經常鼓勵子女在空餘時間看課外書。

而有培養子女閱讀習慣的家長曾表示,家居通常都井井有條、家庭生活均有規律,如會按時吃飯、按時睡覺等。林指,一般人以為要家長鼓勵,甚至將閱讀列入生活規律之中,才可令子女養成閱讀習慣,然而,結果卻發現要雙管齊下,為兒童提供規律生活,當他們有閒暇,而且家居環境井然,才可為子女提供閱讀空間;而且閱讀亦非工具性,不應邊閱讀邊查問子女學習生字情況。